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立言动态

ICT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医药健康领域短板亟待补齐

   

——基于《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的分析



2025年春节,DeepSeek和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引起了全球关注,彰显了中国企业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实力,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多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2014—2024》十余年的数据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研发投入中的比重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力和全球竞争力。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简称《记分牌》)定量分析了各国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及相关运营指标,是统计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的权威榜单。该《记分牌》自2004年起发布,至今已经21版,2025年2月发布的《记分牌2024》将入榜企业由2500家调整为2000家。我中心长期关注《记分牌》并进行编译,相关研究者可登录我中心网站查阅或下载(http://www.liven.org.cn/report.aspx)。  

一、持续增长但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根据《记分牌2024》数据显示,中国有524家企业上榜,占全球上榜企业比重从2014年的8.2%上升至26.2%,提高了18.0个百分点(表1)。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达2158.1亿欧元,占上榜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17.2%,较2014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图1),这一增长速度远超其他经济体,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强劲动力。

QQ_1741838708798.png

QQ_1741833145871.png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平均研发投入为411.9百万欧元,低于美欧日韩英企业,也低于上榜企业的平均值628.7百万欧元;从年均增速来看,中国企业为14.8%,低于韩国企业的15.7%(表2)。中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94%,低于上榜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14%,且不到美国企业的一半;与2014年相比,中国企业提高了2.47个百分点,美国企业提高了3.43个百分点,中美差距进一步加大(图2)。

QQ_1741838739728.png

QQ_1741833199646.png

二、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投入份额大增速快

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领域,且增速最快。ICT制造业和ICT服务业,加上建筑材料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是研发投入的前四大行业,占所有行业研发投入总额的70%左右。ICT行业(制造业+服务业)占比重从2014年的36.12%上升至43.84%,尤其是ICT服务业从2.46%上升至17.49%,提高了1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图3)。

QQ_1741833221924.png

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ICT制造业和ICT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7.5%和7.3%,是中国上榜企业排名前二的行业。与其他经济体比较,中国ICT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韩国、美国和欧盟企业,ICT服务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美国企业的15.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3)。

QQ_1741838763242.png

三、东部地区是研发投入主要区域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前七的地区均位于东部,其中,北京、广东和上海研发投入最为集中,占上榜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70%以上。从年均增速来看,江苏、福建、安徽的年均增速超过40%,其次是浙江和山东,年均增速超过30%,表明了这些地区的企业正在加大创新力度,逐步缩小与北上广的差距(表4)。

QQ_1741838781750.png

从行业类型看,在中国的TOP10企业中,北京企业主要为大型国企(疑似为下属企业的汇总),广东、浙江企业多为ICT制造业或ICT服务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超过6000百万欧元,排在中国上榜企业的前三位。

QQ_1741838797861.png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力和国际竞争力。东部地区是研发投入的主要区域,ICT行业是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地方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日益密切。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研发领域既有与美国、欧洲、日本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区别于上述国家和地区,中国将研发资源更多投向建筑材料制造领域,而医药健康领域投入较少。美欧日企业在医药健康研发投入分别占25.4%、19.4%和15.3%,而中国企业仅为6.1%(表6)。在当前国内仿制药品疗效引起社会各界普遍担忧之时,中国需在保持ICT、汽车等优势领域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弥补医药健康等产业的研发短板,并通过结构性调整推动研发投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价值链攀升。

QQ_1741838814156.png


(资料来源:本站)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
欢迎您>匿名用户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