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一、全区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自治区全区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自治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在壮美广西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自立自强,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桂、人才强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技术攻关,聚合创新资源要素,聚拢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一)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双增长
2021年,全区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9.46亿元,比上年增加26.23亿元,增长15.1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81%,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分活动类型看,全区基础研究经费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3%;应用研究经费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6%;试验发展经费16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83%、9.96%和82.21%,基础研究比重较上年提升1.03个百分点。
分活动主体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支出13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0%;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7.55亿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9.16亿元,增长0.34%。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68.70%、8.80%和9.61%,企业研发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据统计,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达到55821人年,比上年增长了21.83%。其中,研究人员28250人年,占50.61%。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9595人年,占17.19%;应用研究人员11323人年,占20.28%;试验发展人员34903人年,占62.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为30.32%。
(三)科技产出成果大幅上涨
全区三种专利申请数为55987件,比上年增长8.2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3693件,比上年增加了839件,增长了6.53%;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46804件,比上年增加了12334件,增长了35.7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为4573件,比上年增加了1052件,增长了29.88%;三种专利拥有量达到136587件,增加33720件,增长32.78%,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240件,比上年增加3464件,增长13.9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61件,比上年增加0.67件。被SCI收录的全区科技论文为6154篇,比上年增加1366篇,占SCI收录全国论文总数的1.10%。
全区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6335项,比上年增长86.10%,合同成交金额达到940.58亿元,是上年的10.26倍,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484.73万元,每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达到了1867.3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684.68万元。
(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011.41万户,比上年增长4.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16%,比上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销售额为26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3%,电子商务销售额与GDP比值比上年提高了0.01亿元/亿元。
在科技领域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评价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研发仪器和设备支出比上年下降了56.33%,是全国下降最多的地区,每名R&D人员研发仪器和设备支出减少了3.33万元。
二是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下降比上年下降了51.74%,其中,企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下降了58.19%,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下降了59.89%,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减少了0.64个百分点。
三是国内科技论文数减少,比上年下降了0.69%。
二、城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评价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将全区14个城市[1]划分为三类(参见图1-1):
第一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0.31%)的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
第二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40%以上,但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城市,包括防城港、梧州和玉林。
第三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低于40%的城市,包括钦州、崇左、贵港、来宾、贺州、百色和河池。
将当年评价[2]与上年评价比较, 南宁、钦州、来宾和崇左等6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上年,南宁、钦州、来宾和崇左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桂林、玉林、柳州和梧州等8个城市低于上年水平。
来宾的位次上升最快,比上年上升3位;北海、钦州和贺州均比上年上升1位;河池比上年下降3位;防城港、百色和崇左均比上年下降1位。
前 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一年,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构建“顶层设计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体系化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加快建设创新型自治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根据科技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自治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49.29%,排在全国第22位,比上年上升了2位,在西部地区中排第5位,比上年上升了1位。
国家创新离不开区域创新,区域创新离不开设区市创新。自2009年起,自治区持续开展了设区市的科技创新评价,《广西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简称《评价报告2022》)已是第14版,评价结果以其持续性和系统性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采用,不仅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科学制定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对自治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持续稳定和系统创新的完美结合是研究项目的生命力所在。《评价报告2022》恰逢评价数据向“十四五”时期过渡,在遵循评价结果动态可比的原则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修订。一是增加了“十四五”规划重点突出的指标,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基础研究人员投入强度指数”“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上市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以“万人有效商标注册数”替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二是为了避免一般年份人口抽样调查误差和价格因素的影响长期采用固定基期的处理方式,基期由2010年向2020年过渡。三是结合“十四五”规划指标目标值对评价标准做了相应的调整。报告所用数据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1年度数据,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20年度数据。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相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评价而言,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其难点在于评价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组尽可能选取和使用质量可靠,来源清楚,标准规范的指标,但由于设区市数据的搜集存在一定的难度,数据缺失、缺乏平稳性、与自治区和国家数据相互参照不合逻辑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增加了创新评价工作的难度。因此,评价结果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基本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各级评价指标的变化以及之间的联系,结合自治区和设区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研究,通过这些指标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反映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进步、不足和退步。
我们衷心希望《评价报告2022》能够为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有益参考,并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西科技创新评价课题组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