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创新评价<<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2019
标       题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2019
课  题  组   “2019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
年        份 2019 页       数 140
发布日期 2024-12-27 下载次数 12次
详细内容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同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工作。同年8月12日,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组长。该小组称得上是规格最高的区域经济发展小组之一,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且明确了总体方针,京津冀将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协同等方面陆续取得突破。体现了中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心。从此,京津冀区域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于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使之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开辟区域优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在京津冀这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区域,如果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就可以展示出更为雄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并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服务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同时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创新驱动的根本出路,是能否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承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京津冀的突出特点在于,北京和天津拥有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的优势,是全国知识创新的核心地带。由于客观局限,京津的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创新聚集地的功能难以在当地得到充分发挥。河北是国内人才严重流失地和中低端产业的集聚地。两相对照,京津太强,河北太弱,之间缺乏“知识—技术—产业”的顺畅链接,再加上京津两个直辖市平起平坐,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治理体系,缺乏政府间有效沟通合作机制,一直难以形成类似于“长三角”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长期以来京津冀习惯于各自为政,区域内产业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城镇化布局缺乏跨行政区域的决策顶层设计,存在规划不一致、重复建设、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就是要在“协同”的视角下,以区域的资源特征、战略目标为着眼点,以开放、合作、协调为主要特征,通过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取长补短,在共同的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实现要素的新组合,形成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创造新动能的手段和能力,包括区域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一体化视角下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北方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2019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

2020年05月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