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及城市(地区)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一、全省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一)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00亿
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1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21亿元,增长11.9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7%,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38.25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省基础研究经费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1%;应用研究经费65.88亿元,增长10.67%;试验发展经费123.20亿元,增长8.7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13.18%、56.57%和80.30%。
分活动主体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研发机构经费支出29.66亿元,增长2.9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77.19亿元,增长1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院所、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5.00%、13.62%和35.44%。
(二)创新人力投入不断增长
在研发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创新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据统计,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达到56938人年,比上年增长17.06%。其中,研究人员39193人年,占68.83%。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3401人年,占23.54%;应用研究人员17944人年,占31.52%;试验发展人员25594人年,占44.95%。
(三)科技产出成果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省3种专利国内申请数达到49027件,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4770件;国内3种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36551件,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8519件,比上年增长34.43%;国内3种专利拥有量达到136909件,比上年增长15.76%,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9256件,比上年增长19.8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65件,比上年增加2.12件。
有效注册商标数为45.18万件,比上年增长了15.01%,万人有效注册商标数增加了19.75件。
技术市场输出技术成交额达到46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3%,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达到1413.67万元,比上年增加277.80万元。
(四)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省的综合能耗产出率为13.68元/千克标准煤,比上年提高了0.09元/千克标准煤。装备制造业区位熵比上年提高了0.53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指数达到64.83%,比上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比上年增长了1.39%,万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加了304.55户;电子商务销售额大幅增长,增速接近50%(47.19%),与GDP比值提高了0.02亿元/亿元。
在取得以上进步的同时,科技创新评价也反映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是企业R&D研究人员增长缓慢,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比上年下降0.72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持续下降,比上年下降20.34%,占营业收入比重减少0.07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比上年下降27.21%,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下降6.4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下降5.49%,高技术产业利润率下降了1.58个百分点。
四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长缓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下降1.68个百分点。



二、城市(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评价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将全省13个地市划分为三类(参见图1-1):
第一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6.17%)的城市,只有哈尔滨。
第二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6.17%),但高于30%的城市,包括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鸡西和佳木斯。
第三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30%以下的地市,包括伊春、七台河、黑河、绥化、鹤岗、双鸭山和大兴安岭。
与上年比较,有9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上年水平,其中,牡丹江和齐齐哈尔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比上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鹤岗、大兴安岭、双鸭山和伊春低于上年水平(参见图1-2)。
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是黑河,比上年上升3位;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均比上年上升1位;位次下降较快的城市是双鸭山,比上年下降2位;鸡西、伊春和绥化均比上年下降1位。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为黑龙江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黑龙江省科技工作锚定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目标,全面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国重点实验室由7家增加到12家,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新增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25家,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589项。在科技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中,黑龙江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为56.17%,比上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位次保持在全国第20位。
黑龙江省科技厅于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全省和各地市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编写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在2016年正式调整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至今已21年。《评价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全省及13地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了科技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以国家或其他区域为参照系,将全省和各市地置于更大的参评空间下进行比较分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区域创新评价相对于国家创新评价而言,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其难点在于评价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组尽可能选取和使用质量可靠,来源清楚,标准规范的指标,但由于地市数据的搜集存在一定的难度,数据缺失、缺乏平稳性、与黑龙江省和国家数据相互参照不合逻辑等问题的客观存在,为了保证评价数据形成较好衔接,部分指标采用了动态加权技术,以保证评价数据客观可靠。
为与上年报告保持一致,并与国家报告相衔接,报告所用数据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2年度数据,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21年度数据。通过两年的比较,来反映黑龙江省及各地市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各支撑要素的变化。
科技创新监测和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化、政府统计制度的改革、反映创新能力指标的完善,需要不断纳入新的指标和新的数据,我们将不断跟踪国家有关科技创新评价的发展动向,吸收其他省市监测评价的优点,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为黑龙江省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评价研究课题组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