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21》以2017—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经济增长、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为导向遴选出2312家符合标准的瞪羚企业。本期报告显示,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劲,持续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新冠肺炎疫情下,瞪羚企业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瞪羚企业经济指标总体表现保持良好。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为2312家,比2019年(1594家)增加718家,增长率为45.0%。其中,新晋瞪羚企业数为1631家,比2019年增长了62.0%,保持较高的新晋率。2312家瞪羚企业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新晋瞪羚企业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7%,明显高于高新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11.7%)。瞪羚企业上缴税费合计近150亿元,平均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
2.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内、持续经营时间在5~1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瞪羚企业的主体。2020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内的瞪羚企业有2216家,占瞪羚企业群体的95.8%。持续经营时间在5~10年的瞪羚企业有2205家,占比为95.4%。有2196家瞪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95.0%。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1854家,占比为84.4%。同时满足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内、持续经营时间在5~10年且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瞪羚企业有2014家,占比为87.1%。
3.瞪羚企业行业分布向节能环保、新材料、创新创业服务、大数据等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瞪羚企业中,九成以上为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八成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业,六成以上为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近一半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澎湃,瞪羚企业不断向双碳产业倾斜。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来看,新晋瞪羚企业在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相关服务业三大行业门类的集中度高于瞪羚企业群体;此外,新晋瞪羚企业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类的集中度高于瞪羚企业群体。
4.瞪羚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活跃,创新产出成果丰硕,不断推动产品创新、营收增长。2017—2020年,瞪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为34%,人员投入年均增速为17%,其中产学研合作经费明显提高,设立研究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注册商标数量均快速增长。同时,瞪羚企业加速推出新产品、新技术,2017—2020年,瞪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0%,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8%,技术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2%。
5.瞪羚企业区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各省市高新区纷纷制定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效。2020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瞪羚企业数分别为779家、432家和430家,占瞪羚企业群体的比重分别为33.7%、18.7%、18.6%;长江经济带瞪羚企业数为1083家,占比为46.8%。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数为2041家,占比为88.3%。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共建,瞪羚企业区域发展格局将不断完善。
前 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瞪羚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正引领着原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发动机,能够加速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瞪羚企业是指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瞪羚企业”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 · 伯奇(David Birch)提出,因其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及发展潜力大等特征,备受世界各国的追捧。美国硅谷每年向全球发布《硅谷指数》来反映硅谷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通常将瞪羚企业的数量作为反映其创新的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年会持续跟踪报告瞪羚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福布斯》、胡润研究院也对我国的瞪羚企业进行发布。
2021年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创新“尖兵”,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未来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推动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未来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培育瞪羚企业,自2014年起,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牵头成立“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研究组”,在研究国内外瞪羚企业相关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累计数据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编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本年度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作为支撑单位,参与了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21》为了进一步突出瞪羚企业的发展特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专家研讨对瞪羚企业的遴选标准做了较大调整,主要调整有:一是将创新门槛中科技活动投入强度由原2.5%上调为5.0%;二是将注册时间限制在10年以内;三是将营业收入限制在10亿元以内。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21》以2017—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经济增长、创新活动、绿色发展等为导向遴选出2312家符合导向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对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的群体特征、行业分布、区域表现、创新发展等进行系统分析,并追踪全国各区域瞪羚企业培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本报告旨在为有关管理部门、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较为全面掌握国家高新区高成长企业发展状况的数据资料,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撑。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研究组
目 录
主要结论(1)
第一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遴选标准(3)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成长(4)
二、国际瞪羚企业遴选综述(6)
三、本报告瞪羚企业遴选标准(12)
第二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群体特征分析(15)
一、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典型代表(16)
二、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型企业是瞪羚企业的主体(22)
三、七成瞪羚企业为新晋瞪羚企业(25)
第三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行业及领域分析(33)
一、瞪羚企业行业分布广泛(34)
二、九成以上瞪羚企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36)
三、近九成瞪羚企业分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38)
四、近九成瞪羚企业分布于“三新”(41)
五、近七成瞪羚企业分布于高技术产业(43)
六、近一半瞪羚企业分布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46)
第四章 不同类别国家高新区的瞪羚企业表现(49)
一、瞪羚企业分布于142个国家高新区(50)
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瞪羚企业有1293家(53)
三、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瞪羚企业有365家(55)
四、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瞪羚企业有320家(56)
五、其他园区的瞪羚企业有334家(59)
六、稳定期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有1960家(62)
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瞪羚企业有2041家(67)
第五章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创新发展分析(71)
一、瞪羚企业创新要素投入保持活跃(72)
二、瞪羚企业创新产出成果日益丰硕(82)
第六章 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瞪羚企业培育(89)
一、各地持续深入开展瞪羚企业培育工作(90)
二、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优秀案例(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