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本文选择索洛余值法及KLEMS模型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展开测算,并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现状,构建TFP测算体系,确保以官方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展开研究,并做到投入、产出数据之间的协调一致。
一、基于索洛方程的测算结果
(一)总量TFP测算结果
1.TFP增长率
2010年以来,北京TFP增长率整体处于稳定趋势,其中2010-2014年TFP增长率为3.03%,此后始终维持在2.5%以上。2016-2020年,北京TFP增长率下降至2.66%,2017-2021年提高至3.22%,2018-2022年TFP增长率再度下降,至2.51%,近三年变化趋势与同期GDP增速变化趋势大致吻合(图1)。

2.TFP贡献率
从TFP贡献率看,2010-2014年北京TFP贡献率为36.89%,此后整体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15-2019年TFP贡献率突破50%以上。2016-2020年,TFP贡献率下降至48.75%,2017-2021年提升至55.46%的新高水平,2018-2022年小幅下降至54.94%。综合来看,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北京TFP贡献率出现明显提升(图2)。

3.TFP贡献额
TFP贡献额是指由于科技进步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绝对数量,它不仅取决于TFP贡献率的高低,也取决于经济规模的大小,同样的TFP贡献率,对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2010年以来,北京GDP年均增长量(2000年价)达到1170.0亿元,其中由TFP贡献的部分平均达到565.5亿元,占比48.3%,表明北京GDP增长中有近一半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2018-2022年,北京TFP贡献额达到1041.2亿元,相较2010-2014年(305.9亿元)提高了2.4倍(图3)。

4.总结
自2014年北京明确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后,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着持续的增长趋势,其对于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提高至50%以上的较高水平。“十四五”开局阶段,由于新冠疫情爆发等因素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出现短期波动,但从长期看仍保持着向上的发展势头。
(二)三次产业TFP测算结果
1.TFP增长率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TFP增长率自2011-2015年开始处于负增长期间,其中2018-2022年TFP增长率为-1.83%,相较2017-2021年有小幅提升;第二产业TFP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势头,2018-2022年为2.24%,与2010-2014年(3.32%)相比降低了1.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TFP增长率呈波动趋势,2010-2014年TFP增长率为2.60%,2015-2019年提高到2.87%左右,此后保持下降势头,2018-2022年为2.02%(图4)。

2.TFP贡献率
从TFP贡献率上看,2018-2022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2.77%,比第二产业(58.24%)、第三产业(42.95%)分别高出4.53个百分点和19.82个百分点。与2010-2014年比较,第二产业TFP贡献率提高幅度最大,达到17.8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TFP贡献率提高了14.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TFP贡献率提高了11.71个百分点(图5)。

3.TFP贡献额
从TFP贡献额上看,北京第三产业的TFP贡献额最高,2018-2022年达到245.9亿元。其次是第二产业,TFP贡献额为86.9亿元,相比2017-2021年(162.8亿元)减少了75.9亿元;第一产业TFP贡献额为-1.25亿元,自2011-2015年开始贡献额始终为负值(图6)。

二、基于KLEMS模型的测算结果
(一)工业TFP测算结果
1.TFP增长率
利用KLEMS模型对北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从总产出增速变化情况看,2010年以来,北京工业总产值5年平均增速整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其中2010-2014年增速超过10%,此后保持下降势头,2015-2019年达到最低点(2.01%),此后增速逐步回升,2018-2022年为4.78%,相比2017-2021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图7)。

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变化使得同期工业企业TFP增长率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010-2014年北京工业企业TFP增长率达到5.83%,此后逐步下降至1.2%左右(2015-2019年)。2018-2022年,北京工业企业TFP增长率为2.65%,与2015-2019年相比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图8)。

前 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演进和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推动带来新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作为核心标志,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凸显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生产率理论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生产率理论是经济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也为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优途径。无论是国家、地区或企业,生产的最优途径无疑都是改进人、财、物力投入的有效性。一方面尽可能使生产资源得到节约,另一方面尽可能使产出向最大可能规模迫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少投资或不投资就能大幅度提高经济产出的特点,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增长的积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增长方式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矛盾愈显突出。这就客观上要求发展方式由原来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通过具有高效率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实现内涵式的增长,这种转变的标志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提高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既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经济发展方式优劣的显示器。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是衡量科技创新效果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直接提升生产要素或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形成更多的产出,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利用率,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希望。
正是由于上述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生产率理论展开的,边际成本、边际产出、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质量、高质量发展,都与生产率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产率研究可以明确告诉我们各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判断经济增长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并成为制订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经济的增长可以从某种程度反映出全国经济的变化。改革开放为北京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使北京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北京的GDP只有108.8亿元,而2022年GDP已经达到41610.9亿元,增长了超过350倍。从人均GDP上看,1978年,北京只有1257元,至2022年已经达到190313元,增长了近151倍。
“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北京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北京聚集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拥有相对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在创新人力资源、研发投入强度、知识产出水平以及科技合作与交流等诸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关村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园区,北大、清华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也为北京的科技创新做出突出的贡献。2022年,北京的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2843.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83%,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首位,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具备明显优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6.54%,排在全国首位。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16.6%,排在全国第3位,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25.7%,排在全国第2位。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赋予北京的重大责任,也是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其关键便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23年3月,殷勇市长在北京市政府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维度落好子,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及各投入要素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外科创中心进行对标分析,不仅能够深入分析北京市经济增长的特征,还能够为北京制定和评估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对于其他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课题组
2024年10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研究意义(1)
第二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7)
一、生产率释义(7)
二、单要素生产率和全(多)要素生产率(9)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10)
四、生产率相关概念辨析(12)
(一)生产率与科技投入(12)
(二)生产率与创新(14)
(三)生产率与要素投入(14)
(四)生产率与公共部门(15)
第三部分 国内外测算方法理论和实践(16)
一、生产函数与索洛方程(16)
(一)生产函数和生产率(16)
(二)全要素生产率速度(索洛方程)(17)
(三)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两个设定(18)
(四)TFP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19)
(五)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深化(20)
二、KLEMS模型(21)
三、其他测算方法(22)
(一)加入无形资本变量的测算(23)
(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25)
(三)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26)
(四)数据包络分析(DEA)(28)
(五)T?rnqvist指数(29)
四、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主要方法(32)
(一)美国劳工部统计局(32)
(二)英国统计局(34)
(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4)
(四)亚洲生产率组织(36)
(五)世界银行(36)
(六)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方法总结(37)
第四部分 指标选择与弹性系数确定(40)
一、反映经济产出的指标(41)
(一)生产总值(GDP,增加值)(41)
(二)反映总产出的指标(41)
二、反映资本投入的指标(42)
(一)有关资本投入的讨论(42)
(二)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42)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43)
(四)资本服务量(43)
(五)折旧额(44)
(六)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原(净)值(44)
(七)反映资本投入的实物量指标(45)
三、反映劳动投入的指标(46)
(一)就业人员数(46)
(二)劳动时间(工时数)(46)
(三)劳动者报酬(47)
(四)人力资本存量(47)
四、价格指数和价格调整(48)
五、三类弹性系数确定方法(49)
第五部分 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测算(53)
一、对北京国际科创中心TFP的基本判断(53)
二、北京国际科创中心TFP测算体系(56)
(一)测算方法选择(56)
(二)测算原则(56)
(三)索洛余值法测算指标选择(57)
(四)KLEMS模型测算指标选择(58)
三、基于索洛方程的测算结果(59)
(一)总量TFP测算结果(59)
(二)三次产业TFP测算结果(61)
四、基于KLEMS模型的测算结果(64)
(一)工业TFP测算结果(64)
(二)工业门类行业TFP测算结果(66)
(三)工业大类行业TFP测算结果(68)
五、高精尖产业TFP测算结果(71)
第六部分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素贡献分析(73)
一、TFP与经济增长(73)
(一)TFP与经济增长(73)
(二)按三次产业分TFP与经济增长(74)
(三)KLEMS模型TFP与经济增长(76)
二、资本贡献分析(77)
(一)资本增长率(77)
(二)资本贡献率(78)
(三)资本生产率(79)
(四)资本贡献额(80)
三、劳动贡献分析(81)
(一)劳动增长率(81)
(二)劳动贡献率(83)
(三)劳动生产率(84)
(四)劳动贡献额(85)
四、能源贡献分析(86)
五、原材料贡献分析(88)
六、服务贡献分析(90)
第七部分 国内外主要科创中心TFP对标分析(92)
一、国内外主要科创中心TFP测算结果(92)
(一)上海TFP测算结果(92)
(二)广东TFP测算结果(96)
(三)美国TFP测算结果(100)
(四)英国TFP测算结果(102)
二、TFP与经济增长对标分析(105)
(一)经济增速比较(105)
(二)TFP增长率比较(107)
(三)TFP贡献率比较(109)
三、要素贡献对标分析(111)
(一)资本投入比较(111)
(二)劳动投入比较(113)
四、主要分析结论(116)
(一)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长期稳定(116)
(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位居全国前列(117)
(三)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偏低(118)
(四)高精尖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强(120)
(五)海淀和朝阳引领北京经济增长(121)
(六)高学历就业人员经济支撑效果强(123)
第八部分 提升北京国际科创中心TFP政策建议(125)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125)
二、充分发挥“三城一区”创新带动作用(126)
三、聚焦高精尖产业,引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27)
四、以人才为核心打造长期技术竞争优势(128)
五、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128)
六、提升服务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129)
第九部分 参考文献(131)
附录一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TFP测算数据(139)
附录二 国内其他科创中心TFP测算数据(142)
附录三 美国、英国TFP测算数据(147)
评价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