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一、全区科技创新基本状况评价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全区科技创新持续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一)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00亿
2022年,全区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17.94亿元,比上年增加18.48亿元,增长9.2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83%,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分活动类型看,全区基础研究经费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71%;应用研究经费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8%;试验发展经费178.44亿元,比上年增长8.8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86%、10.26%和81.88%。
分活动主体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支出150.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6.82亿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2.79亿元,增长18.92%。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69.09%、7.72%和10.46%,企业研发创新发展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二)科技人力投入进一步增加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据统计,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工作量达到70398人年,比上年增长了26.11%。其中,研究人员33375人年,占47.41%。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1860人年,占16.85%;应用研究人员12996人年,占18.46%;试验发展人员45541人年,占64.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为26.99%。
(三)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全区专利申请数为56283件,比上年增长0.5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3611件;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4469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为5472件,比上年增加了899件,增长了19.66%;专利拥有量达到160030件,增加23443件,增长17.16%,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1855件,比上年增加3615件,增长12.8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56件,比上年增加0.74件。被SCI收录的全区科技论文为7292篇,比上年增加1138篇,占SCI收录全国论文总数的1.21%。
(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再次提升
全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177.85万户,比上年增长3.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7%。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703.84亿元,比上年增长41.55%,电子商务销售额与GDP比值比上年提高了0.04亿元/亿元。
在科技领域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评价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上年下降了0.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下降了9.89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R&D研究人员增长缓慢,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重减少了3.32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比上年下降了1.47%,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减少了4.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下降了5.84%,高技术产业利润率减少了1.12个百分点。
四是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下降了5.70%,占营业收入比重减少了0.96个百分点。
二、城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评价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可将全区14个城市划分为三类(参见图1-1):
第一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2.50%)的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
第二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40%以上,但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城市,包括防城港、梧州、钦州、崇左和玉林。
第三类: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低于40%的城市,包括贵港、来宾、贺州、百色和河池。
将当年评价与上年评价比较, 有13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高于上年,其中,桂林、北海、河池、柳州等8个城市高于全区平均增幅(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只有玉林低于上年水平。
位次有变化的是钦州和玉林,钦州比上年上升1位,玉林比上年下降1位。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为契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科技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自治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1.79%,比上年提高了2.50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22位,保持西部地区第5位。
国家创新离不开区域创新,区域创新离不开设区市创新。自2009年起,自治区持续开展了设区市的科技创新评价,《广西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简称《评价报告2023》)已是第15版。《评价报告2023》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高质量发展等五个方面对设区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了科技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以国家或其他区域为参照系,将设区市置于更大的参评空间下进行比较分析,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稳定和系统创新的完美结合是研究项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避免一般年份人口抽样调查误差和价格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评价数据形成较好衔接,部分指标采用了动态加权技术,以确保评价数据客观可靠。报告所用数据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2年度数据,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21年度数据。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相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评价而言,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其难点在于评价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组尽可能选取和使用质量可靠,来源清楚,标准规范的指标,但由于设区市数据的搜集存在一定的难度,数据缺失、缺乏平稳性、与自治区和国家数据相互参照不合逻辑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增加了创新评价工作的难度。因此,评价结果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基本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各级评价指标的变化以及之间的联系,结合自治区和各设区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研究,通过这些指标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衷心希望《评价报告2023》能够为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有益参考,能够使有关部门找准创新的薄弱环节持续用力、综合施策,有效提升各设区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时,我们诚挚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西科技创新评价课题组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