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特点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也是北京作为首都的一项核心功能。本报告对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科技创新中心所共有的特点:①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并行;②发展产业集群,产生综合集聚效应;③“产、学、研”紧密结合;④辐射范围广大;⑤高度的市场化运作; ⑥政府的合理支持和优惠政策;⑦投融资渠道多样,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⑧服务体系完善,提高企业的效率;⑨生活环境优越,吸引各方面人才;⑩人才自由流动;⑾尊重人才,使其焕发创新积极性。
二、国内外主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观察,其评价指标大致分为创新财力投入、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产出、技术交易、经济(或经营)产出效率、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人口就业、收入水平、产品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创新环境等模块(一级指标),并可从这些评价体系的比较中发现之间的差别和各自的特点(详见表1)。
表1 国内外评价体系指标应用一览表
指标名称 | 全球创新指数 | 全球竞争力指数 | 硅谷指数 | 欧洲创新记分牌 | 彭博创新指数 | 国家创新指数 |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 | 中国创新城市评价 |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 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 |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 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监测评价 | 中关村指数 |
财力投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力资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产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交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产业结构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口就业 | √ | √ | √ | √ |
|
|
|
| √ |
|
|
| √ |
收入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产品国际竞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环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映创新财力投入、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普遍得重视。国内评价体系普遍重视反映创新产出的指标的应用。国外评价体系普遍重视反映创新环境的指标的应用。
具体分析各个评价体系有关创新财力投入指标、创新人力资源(人力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技术交易指标、生产率指标、教育指标、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人口就业指标、收入指标、国际竞争力指标、信息化指标、创新环境指标的应用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①要重视创新全过程的评价。创新是通过一个动态过程驱动着经济发展,而创新评价体系是应对这一动态过程进行完整的评价。评价体系不仅要体现在创新要素的集聚、要体现创新驱动资源的转换,也要体现创新发展能力的实现。
②要重视企业创新在创新过程的核心地位。创新理论提出的着眼点在企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的影响力来源于企业的影响力,创新的集聚力来源于企业的集聚力,创新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活力。
③要摆正市场和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在政府作用方面,要从政策推动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深化改革转变。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④创新环境的完善是创新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创新评价体系的观察可见,创新环境是内容最为丰富的模块之一。国外的评价体系开拓了我们的思路,生活环境、交通环境、人的健康状况、安全状况、法律环境等都对创新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本报告建立了由创新条件、创新投资、创新活动和创新影响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形成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示意图
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时严格遵循全面、规范、公开、可比的原则。之后详细说明了每项指标的具体涵义和数据来源,以及详细列出分析中监测方法(综合评价法)、赋权方法的分析和运算过程。
四、北京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监测
2012年以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显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总指数呈稳步提升的态势,其中“创新活动”提升最快。从二级指标看,在“知识创新资产”、“创新交流合作”、“创新基础环境及吸引力”等方面表现最好,其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高于上海;企业创新活动”、“创新影响就业”和“创新发展质量”等方面都增长缓慢,低于上海,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可以看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总指数稳步提升;知识创新资产与日俱增;创新基础环境众创空间异军突起;创新环境吸引力不断提升;创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创新人力资源增长平缓;创新活力指数呈波动态势;创新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创新影响就业有待提升;企业创新活跃度增长较慢;创新研究体系应不断完善和加强;创新影响产出有所下降;创新资金支持、企业投资下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力减弱;创新经济影响力逐年下滑。
五、北京与上海创新中心比较
本部分通过对十八大以来北京和上海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进行比较,进一步探寻北京和上海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和上海的创新人才和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创新创业投入规模和强度、知识创造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成果传播和扩散效应以及对国内乃至国际的创新辐射力均明显领先其他地区,具有对比价值。
结果显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总水平优于上海;创新交流合作优势尤为突出;知识创新资产雄厚;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创新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基础、环境吸引力优于上海。但同时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相对上海创新资金支持力度有所减缓;企业创新投资较为薄弱;创新资源集聚力有所下滑;创新经济影响力有待提高;创新影响就业有待改善。
六、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建议
本报告通过对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监测和评价,结合北京现状,可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为三点:一是企业创新较为薄弱。不论是财力投入还是人力投入,都明显低于上海;二是反映创新影响的指标普遍表现较差,反映创新经济影响力的指标下滑,反映创新影响产出的指标有所下降;三是反映创新生活环境的指标也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如下:
(一)要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扩大产业规模、加大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稳住企业研发人员队伍。
(二)要切实提升创新影响力。提升创新经济影响力、增加公共预算收入、提高技术国际收入、加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重视创新就业的影响。
(三)要重视创新生活环境建设。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环境质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七、参考文献说明
本部分介绍研究报告中所参考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也强调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该决策顺应全球科技创新趋势,非常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视察北京后召开座谈会,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2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召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系统阐述了关系首都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强调北京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对比研究报告》对国内外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如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筑波科学城、上海张江园区等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众多专家学者对科技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对科技创新中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对比研究报告》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的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5个子系统,及其下若干监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包括七部分内容。一是科技创新中心的特点;二是国内外主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三是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四是北京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监测;五是北京与上海创新中心比较;六是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建议;七是参考文献。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科技创新中心也不例外,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和创新发展的研究,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对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价指标体系
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观察,以及主要创新评价指标的比较,重点研究《欧洲创新记分牌》、《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报告》,特别对《欧洲创新记分牌》中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科技创新中心监测评价指标大致分为创新财力投入、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产出、技术交易、经济(或经营)产出效率、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人口就业、收入水平、产品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创新环境等模块(一级指标)。就不同的创新指标体系而言,主要区别在于不同逻辑思路下的监测侧重点与分类。
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创新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或国内一些约定成俗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思路,需要从国家对北京发展的要求、北京市自身发展条件出发,进行构建。本报告构建了由创新条件、创新投资、创新活动和创新影响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参考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选取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全面。尽可能包含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映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指标。
2.规范。无论是从指标名称、统计口径,还是从计算方法上,都力求符合统计规范。生成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一般为纳入政府统计调查制度,以国家或部门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不采用以地方统计标准计算的统计指标。
3.公开。生成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政府统计年鉴或公开出版物,以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核实和索引。
4.可比。本报告设计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统计口径和适用范围明确,以确保监测结果既可以横向比较,又可以进行纵向趋势比较。
表1 科技创新中心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创新条件 | 创新人力 资 源 | 万人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人年/万人) |
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重(%) |
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万人/百万人) |
创新研究 体 系 | 百万人中央属科研机构数(个/百万人) |
百万人地方属科研机构数(个/百万人) |
百万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数(个/百万人) |
创新基础 环 境 | 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户/万人) |
百万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个/百万人) |
百万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个/百万人)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 |
创新环境 吸 引 力 | 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里程(千米/平方公里) |
每万人幼儿园和小学校数(个/万人) |
每万人病床数(张/万人)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平方米) |
万人外商实际投资额(万美元/万人) |
非户藉常住人口占比重(%) |
创新投资 | 创新资金 支 持 | 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 |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
企业创新 投 资 | 企业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 |
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企业R&D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 |
创新资源 集 聚 力 | R&D经费支出占全国比重 |
R&D人员占全国比重 |
企业R&D支出占全国比重 |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全国比重 |
创新活动 | 企业创新 活 动 | 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工业企业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创新活动 | 创新交流 合 作 | 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占企业全部R&D经费支出比重(%) |
万人输出和吸纳技术成交额(亿元/万人) |
知识创新 资 产 | 每十亿GDP的PCT专利申请数(件/十亿元) |
每十亿GDP的注册商标数(件/十亿元) |
每十亿GDP的美国专利拥有量(件/十亿元) |
创新影响 | 创新活力 指 数 | 创新活动企业速度 |
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速度 |
高新区总收入增长速度 |
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速度 |
创新影响 就 业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 |
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 |
创新影响 产 出 |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
万元GDP技术国际收入(美元/万元)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亿元GDP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万元/亿元) |
创新发展 质 量 |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资本生产率(万元/万元) |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 |
创新经济 影 响 力 | GDP占全国比重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比重 |
技术国际收入占全国比重 |
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 |